The path twists, and the future is uncertain.

Month: August 2018

给网站添加https安全证书

众所周知,Chrome的68版会将未使用 https 加密的网站标记为「不安全」。可以说 Google 是在不遗余力地推广传输层安全协议。 响应 Google 的号召。当我得知 https 证书也有一些免费版本可用时,就决定给自己的博客加上 https。 略过各种方案的比较和选择,这里直接记录(我认为)个人博客网站添加 https 证书的最佳实践:

服务器添加安全证书

我参考了这篇:Let’s Encrypt 给网站加 HTTPS 完全指南 但你不用按那篇文章里的步骤来,因为它已经是2年前的文章了,现在可是8102年,事情变得很简单: 只需在服务器上安装 certbot, 它自动帮你完成一系列的证书配置和验证操作。(需要对服务器有足够权限) 网址在:https://certbot.eff.org/ 我选择了 Apache on Ubuntu 16.04 (xenial) ,页面的提示如下: 不一定跟我一样,选择你自己的操作系统服务器软件,certbot 页面上会提供对应的安装方法。 安装后继续按照 certbot 页面的说明 get start ,程序的交互式界面会引导你进行选择和配置。 跟随引导进行操作,完成后网站就被 Let’s Encrypt 提供的 SSL/TLS 证书保护起来了。是不是很有安全感!
(完成证书配置后,certbot 会提示你到 https://www.ssllabs.com/ssltest/index.html 网站去检测 SSL web server 的安全性。最终的评价等级其实取决于你的证书授权机构、它使用的加密协议、能被哪些平台兼容… 作为安全通信方面的小白,我其实不太清楚怎么去确认自己的网站足够安全。这个检测至少提供了一些有效参考信息。) 由于 Let’s Encrypt 提供的免费证书只有3个月有效期,每次到期前需要 renew。certbot 支持自动 renew。 关于 renew 的 config ,你能在 /etc/letsencrypt/renew/ 路径下找到。用下面这个命令测试自己的 renew 设置是否有效:
sudo certbot renew --dry-run

一点清扫工作

现在你应该能通过前缀 https:// 的网址来访问自己的网站了。再回头试一下 http:// 访问,看会不会自动跳转到 https:// 。(如果没有,就要检查网站的重定向设置了) 不过,你也许会遇到,其他的 https 网站在浏览器里都有一把小绿锁显示,为什么我的网站只有小灰锁呢? 在浏览器的小锁(或灰色叹号)上点击,可以看到它对网站潜在隐患的提示。 对于个人博客来说,问题通常出现在站内的图片和链接上。它们的地址可能不是 https 的,没有被 SSL/TLS 保护,所以会被中间人截获。
参考这篇这篇文章,可以编辑当前 WordPress 主题下的 function.php 文件,强制将站内图片的地址转换为 https : 在 function.php 文件的尾部添加以下代码(修改其中两处 YOUR_DOMAIN 为你自己的域名)
/* 替换图片链接为 https */
function my_content_manipulator($content){
    if( is_ssl() ){
        $content = str_replace('http://www.YOUR_DOMAIN.com/wp-content/uploads', 'https://www.YOUR_DOMAIN.com/wp-content/uploads', $content);
    }
    return $content;
}
add_filter('the_content', 'my_content_manipulator');
若还有错,参照这篇文章,利用浏览器的功能来排查错误。 找到错误原因后:如果是通向站外的链接,直接把它们改成 https 就行了(现在几乎所有正经网站都支持https了)。 如果是 WordPress 插件的问题,找找插件设置里能否修改相关地址。插件不支持的话,就看你愿不愿意忍痛寻找替代品了。

Python Tkinter 进阶实践

之前简单介绍过Tkinter:Python 可视化图形界面简单实践
这次来记点进阶心得。


Tkinter实现标签页效果

用 Python 和 Tkinter 写过一些小工具。现在想把它们整合到一起,以类似“标签页”的形式来切换。

具体参考:Tkinter 8.5 reference: a GUI for Python
用到的是 Notebook 控件,这方面网上比较少提,所以记录一下。

举例:

MyNotebook1 = Notebook(top)
MyNotebook1.place(relx=0.022, rely=0.062, relwidth=0.956, relheight=0.876)

之后你就可以将 Notebook 作为 parent 来构建 Frame,承载你的标签页:

Tab1 = Frame(MyNotebook1)
....
MyNotebook1.add(Tab1, text='First tab name')

与普通的 Frame 不同,完成构建的 Tab1 不是通过 pack、grid、place 来布局,而是用 Notebook 的 add 方法,并指定标签名。

再来一个例子:

#about tab
self.TabX = Frame(self.Notebook1)
self.TabXLbl = Label(self.TabX, text="Listen's Swiss Army knife")
self.TabXLbl.pack()
self.TabXLb2 = Label(self.TabX, text="ver 1.3.0")
self.TabXLb2.pack()
self.Notebook1.add(self.TabX, text='About')
#about tab end

上面这个标签页实际效果大致是:

简单来说,你只要先建立了 Notebook 控件,然后往里面 add Frame 就行了,每个 Frame 都会呈现为1个独立的标签页,名字在 add 时指定。


GUI 界面与逻辑分离

如果只是一个功能简单的小工具,随便怎么写都没问题。但我在把多个小工具整合成一套时发现,东西一多了会很难管理。
在网上看到别人的做法,是将界面和逻辑分离开:

class Application_ui(Frame):
#这个类仅实现界面生成功能,具体事件处理代码在子类Application中。
def __init__(self, master=None):
Frame.__init__(self, master)
self.master.title("Listen's Victorinox")
self.master.geometry('880x380')
self.createWidgets()

def createWidgets(self):
....

class Application(Application_ui):
#这个类实现具体的事件处理回调函数。界面生成代码在Application_ui中。
def __init__(self, master=None):
Application_ui.__init__(self, master)
....

上面的做法是从 TK 继承了 Frame,然后重写成自己的 UI (Application_ui)。这个 Application_ui 只生成界面,之后再用 Application 类去继承它,在 Application 里面进行逻辑处理。

单独调试 UI :

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
top = Tk()
Application_ui(top).mainloop()

这样的好处是,在设计 UI 时,可以只考虑控件和布局。若画面呈现不如预期,就可以直接调整。

而 UI 里的每个控件其实都是空的,它们不实现任何功能,功能都在 Application 类里去添加。
例如:

self.Tab1varWL = StringVar()
self.Tab1varWL.set("WL")
self.TabStrip1__Tab1WLNum['textvariable'] = self.Tab1varWL
self.TabStrip1__Tab1WLNum.bind("Return",self.WL2Page)

self.TabStrip1__Tab1WLNum 这个控件之前是空的,现在我给它设置了 StringVar() ,并且绑定了一个事件是 Return,这个控件收到回车键时会触发 self.WL2Page 方法。
另一个 tab 的实例:
 # Tab4 var
self.Tab4path = StringVar()
self.Tab4pathEntry['textvariable'] = self.Tab4path
self.Tab4ButtonSelect['command'] = self.Tab4selectPath
self.Tab4ButtonConfirm['command'] = self.Tab4ReadFile

相比于把 GUI 各种按钮的函数摆得到处都是,现在则可以按tab分割,都放在 Application 类的私有方法里。

对这部分进行调试:

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
top = Tk()
Application(top).mainloop()

开发时,可以先在 Application_ui 类里面调试界面,完成后,再到 Application 类给控件们分配变量、绑定方法,验证逻辑功能。
两部分工作分割开,这样就清晰很多。制作复杂界面的 GUI 程序时,界面和逻辑的分离很有必要。


将编译好的程序打包成安装程序来发布

我在上一篇Python 可视化图形界面简单实践里介绍过,用 pyinstaller 简单快速地打包 python 程序,生成不依赖 python 的可执行文件 exe。

当时有说 -F 参数是将程序打包成一个单独的exe文件,不加则会生成一整个目录的文件。 同时也因为速度原因不建议添加这个参数。
可是程序发布时,这么多零散的文件是很不方便的,你只能将目录压缩成zip、发给别人,让别人自己去找里面的 .exe 文件。

一个合理的发布方式是提供安装文件,收到的人执行安装文件就能完成部署。
这里我们用到的工具是 NSIS(Nullsoft Scriptable Install System)。具体步骤参照这篇教程,写的很详细,我就不搬过来了:程序打包成exe文件

原则上任何语言的程序都可以这样发布。NSIS用压缩算法把你的程序那一大堆文件压成一个包,套了个安装向导的壳。
用户拿到后一运行,安装向导像所有程序一样,引导他们选择安装路径等等,然后把压缩包解压到用户路径,再为这个路径创建桌面/开始菜单的快捷方式。

NSIS 可以提供不同语言的安装向导,你甚至可以给它添加奇怪的用户协议~


这篇文章涉及的内容都是我在开发 Victorinox 小工具时遇到的。这是一把全世界只对我1个人有用的瑞士军刀。。。。。。
源码已push到GitHub:https://github.com/MamaShip/Victorinox

Powered by WordPress & Theme by Anders Noré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