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的分辨率:
· 426×240 = “240p”
· 854×480 = “480p”
· 1280×720 = “720p”
· 1920×1080 = “1080p”
后来的分辨率:
· 3840×2160 = “4K”
· 7680×4230 = “8K”
甚至还有:
· 2560×1440 = “2K/1440p”
· 2772×1272 = “1.5K”
为什么会这样?
✅ 1. 1080p 之前的命名:来自电视广播时代
在早期电视与网络视频世界,分辨率主要以垂直像素数来称呼,因为:
– 电视行业关注的是“扫描线”(vertical lines)
– 传统模拟电视规格就是按垂直线数定义的(480i、576i、720p、1080i/p 等)
– 早期视频一般是横宽固定(4:3 或 16:9),但垂直分辨率是质量关键指标
所以自然就出现:
· 垂直像素 – 名称
· 240 – 240p
· 480 – 480p
· 720 – 720p
· 1080 – 1080p
这是广播电视传统。
✅ 2. 4K/8K 的出现:来自数字电影工业
事情开始变化于电影工业引入 DCI(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s) 标准。
电影界关注的是水平分辨率,因为胶片扫描时最关键的是胶片帧宽度。
DCI 标准:
· 水平像素 – 名称
· 4096 – 4K
· 2048 – 2K
· 8192 – 8K
你可能已经看出:
– “4K”、“2K”、“8K” —— 起源于专业数字电影,不是消费电视分辨率
✅ 3. 消费电子行业直接“借用”了电影的叫法
后来电视与显示器厂商想让高分辨率听起来更高端,于是直接借用电影行业的叫法。
于是电视变成:
– DCI 4K = 4096×2160 → 电影行业的真 4K
– UHD 4K = 3840×2160 → 消费级伪 4K
厂商直接简化为:
· 3840 ≈ 4000 → 就叫 “4K” 吧!
同样的逻辑:
· 7680 ≈ 8000 → 就叫 “8K”
此时命名从垂直转为了水平,但原因不是技术,而是营销。
✅ 4. 中间值(1440p、1.5K 等)混乱的原因
厂商和行业根本没有统一标准。
💡手机分辨率(如 2772×1272)出现“1.5K”
这是中国手机厂商发明的营销术语:
· 1080p = “1K”
· 1440p ≈ “2K”
中间所有奇怪分辨率就叫 “1.2K / 1.5K / 1.6K” 等
完全没有行业标准,就是为了听起来更高端。
✅ 一句话总结
“p” 系列(480p/720p/1080p)来自电视行业(按垂直像素)。
“K” 系列(2K/4K/8K)来自数字电影行业(按水平像素)。
消费电子把两套标准混着用,再加上营销命名,就出现了你看到的混乱。
Ref
ChatGPT 原始对话页面:https://chatgpt.com/share/690dc6d7-1ff0-800f-8e50-83da719ce638